先进能源材料化学创新引智基地

先进能源材料化学学科创新引智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于2011年获批,2012年立项建设,2019年通过验收并获滚动支持,2022年完成10年评估工作。基地坚持四个面向,聚焦国家碳中和重大战略目标,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深度交叉融合能源、材料、化学、电子等学科,围绕新能源材料和电化学能源领域中能量与物质的有序传输规律以及表界面作用机制,在材料合成方法学、催化构效关系阐释、新能源器件创制等方面开展全方位的国际合作研究,积极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

基地依托化学“双一流””建设学科及“新能源科学与工程”教育部新工科,包含国内人才团队45人,其中学术带头人5人、学术骨干10人;海外人才团队20人,包含国际学术大师3人、学术骨干6人。基地面向国家科技重大需求,深化国际合作交流,推进自主创新与学科发展,充分利用国际创新资源,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达到“1+1>2”的合作效果,在电化学规模储能、新能源交通动力电池、载能分子高效催化转化等方面取得了创新性进展。

基地针对低碳能源利用中新催化材料的性能与结构关系、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学及反应热力学、新能源电池中多子输运与多场耦合规律等关键科学问题,在新催化材料化学、纳米材料与技术、新能源材料化学三个方向全方位加强国际合作研究,积极组织团队申报相关科研项目。10年来,基地成员共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纵向科研项目463项,合同总经费54940万元;承担横向项目149项,合同总经费14420万元。创办了英文国际学术期刊《eScience》(刊号:ISSN 2667-1417CN12-1468/O6,已被DOAJ收录),并成功入选2020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项目,已组建国际化编委会,邀请海外学术大师担任副主编及编委等,期刊致力于发表能源、电化学、电子学和环境相关领域及其交叉学科具有原创性、重要性和普适性的最新研究成果,服务科技强国建设,助力碳达峰碳中和国家重大能源战略目标。基地相关科研成果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教育部科学技术奖(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项、天津市自然科学一等奖4项、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等。

基地的国际交流合作在提升人才培养能力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等措施,加强与著名高校、研究机构的交流合作,一方面开阔学生的视野,增强学生对多元文化的认识和尊重,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另一方面,借助各类研修项目和高端研究平台,提升了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科学研究水平,培养了一批具有国际视野的领军人才和青年创新人才。

教师办公系统 院级仪器管理平台 BETVlCTOR登录网站论文评审系统